首页 快讯内容详情
Kéo tài xỉu(www.vng.app):把急救包卖到乌克兰的人,都经历了什么?

Kéo tài xỉu(www.vng.app):把急救包卖到乌克兰的人,都经历了什么?

分类:快讯

标签: # game bài tiến lên

网址:

SEO查询: 爱站网 站长工具

点击直达

Kéo tài xỉu(www.vng.app):Kéo tài xỉu(www.vng.app) cổng Chơi tài xỉu uy tín nhất việt nam。Kéo tài xỉu(www.vng.app)game tài Xỉu đánh bạc online công bằng nhất,Kéo tài xỉu(www.vng.app)cổng game không thể dự đoán can thiệp,mở thưởng bằng blockchain ,đảm bảo kết quả công bằng.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蓝字计划(ID:NPO2020),作者:林石,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波兰与白俄罗斯边境的马拉舍维奇,一列货车缓缓到站。这是中欧线路上最重要的货运枢纽,来自中国的货物从这里卸下,发往欧洲不同的货场。


列车上有一个来自中国义乌的集装箱,里面的一部分货物,是50个由医用剪刀、止血贴、无菌纱布等组成的急救包。


这批急救包将由波兰当地卡车司机送到645公里外的乌克兰首都基辅,交到乌克兰商人梅托夫的手里。


这是义乌外贸商人陆斌,与梅托夫的第一笔订单,时间是2022年4月。


往回倒40天,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的次月,长期做急救包产品出口的陆斌,在电商网站上收到了梅托夫的信息。梅托夫上来就问,能不能做止血用的急救包,要求不多,发货速度要快,质量要好。


此时的梅托夫,和大多数乌克兰人一样,正经历着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他在密集的防空警报声中,用手机在全球采购当下最急需的物资。


陆斌一一答应梅托夫的请求,交易迅速达成。对比以往销往欧美的价格,他的要价相对实惠,一个急救包大概20美元。梅托夫第一次试单,下了50个。


不同的急救物品从广州和佛山等地的工厂里做出来,再运到义乌,装进一个个迷彩布包里。这些急救包再通过中欧班列一路经过西安、阿拉善,再到马拉舍维奇,最后用卡车运到基辅,全程下来大概要花一个半月。


急救包内产品在不同工厂生产后组装,发往乌克兰,图源受访者


第一笔订单完成之后,梅托夫下单的数量逐渐增加,从两三百个,到五百个。这相对于往常销往欧美的订单量来说不算多,但陆斌很理解。“他们国内太乱了,资金不足,运输也危险,他也没办法搞太多。”


陆斌预感,这笔生意会持续到冲突结束。他与梅托夫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他陆续得知梅托夫的房子被炸毁了,和家人住在地下防空洞,梅托夫还有亲人阵亡。


远隔万里又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因为一笔跨国贸易订单联系到了一起。这是过去二十多年来,中国外贸行业很平常的一幕,接单、收钱、发货,重复的循环背后,是无数个体不知不觉地卷入世界变局,它可能是一场战争,一轮选举,一届大赛。


这一次,左右外贸人命运的,不止俄乌冲突。


一、外贸变成赌博


入行十年的陆斌,这三年过得很焦虑。


他开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外贸公司,有20多个员工,从事急救包出口的生意。原本年入百万的事业,这三年一直往下掉。


前两年,问题出在国外。当时国内的疫情没有大规模爆发,生产、物流没受多少影响。但他主要出口目的地之一的美国,却深陷疫情困扰。


最直接的影响是,港口没人上班了。满载集装箱的万吨巨轮从宁波港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洛杉矶港,码头卸载的工人却已经减少了至少三分之一。集装箱下不来,船也走不了,到2020年11月,仅洛杉矶和长滩港,就有10000个至15000个集装箱被滞留在码头。


没有集装箱,货就发不出去。最可怕的是,有长期合作的老客户突然就音讯全无了。一个澳大利亚的客户失联后,他的同事跟进了这笔订单,之后就和陆斌断了合作;另一个英国的客户,订金都付了,人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到了最艰难的2022年,陆斌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惶恐中度过。


这是疫情三年里,他生意最差的一年,营收只有疫情前的40%。有三个月他几乎没有任何收入,但20多名员工的工资,两套房子的房贷,一如既往地压在了他的肩上。


陆斌的供货工厂主要在广州和佛山。下半年开始,封控断断续续地出现,生产很难保持稳定,原本2周的交货时间,经常会被迫延长到4周、5周。他只能一次次地和客户解释。好在客户大多是长期合作的熟客,欧美市场也不是乌克兰,老客户们很少退单退款。


但影响还是实打实的。从生产到发货,再到运输,本身就要差不多一个半月的时间,客户通常只会在收到上笔订单的货物后,才会再次返单。一个订单周期的延长,影响的是公司一整年的收入。


工厂能否照常生产,物流能否畅通,港口的工人有没有上班,客户会不会感染新冠……整个链条上每一环能否运转,对陆斌来说都关乎存亡。


过去三年,外贸生意仿佛成了一场纯凭运气的赌博,赌输的人,就要赔掉过去十年的努力。


在跨境电商公司工作的梁天深有同感。


疫情爆发第一年,公司赚到了钱。公司的主要市场在美国,他负责亚马逊平台的运营,每天盯着100多个母婴产品,上架、调研、推广、调货。


他记得很清楚,2020年3月之后,公司逐步正常运转,美国的疫情却开始流行。美国进入紧急状态,不少地方要求人们居家隔离,还给家庭派钱。网购在美国爆发了,梁天的公司在亚马逊的店铺订单量疯涨,“不怕卖不了,就怕发不了”。


如此好赚的生意,总少不了蜂拥而来的人和资本。2021年,梁天眼看着亚马逊上多出了大量的新品牌、新产品,竞争开始加剧了,曾经“红利”,转眼成了“清货潮”。


“不以利润为目的,清完拿到回款就算赢”。


二、贫穷的圣诞节


2021年末,一名台湾长荣海运的船员收到了公司下发的年终奖——40倍月薪,近250万元新台币(约58万人民币)


王璐看到新闻的时候不算吃惊。因为在过去几年,她早已目睹了海运运费的“狂飙”,在外贸承压的同时,集装箱“一柜难求”,承运人也过得风生水起。


她是一名货运代理人,俗称“货代”。譬如,陆斌要把客人下单的1000套急救包送到美国,就必须通过货代,联系承运人,帮助报关,对接目标港口,在约定的时间把货物送达目的地。


让王璐感到最夸张的时候,是2021年10月到2022年3月这小半年时间里,视乎目的港口的不同,一个集装箱的价格从几百上千美金,涨到了几千甚至几万美金。


就拿长荣海运来举例,2019年长荣海运还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74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000万元)。2020年已经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为70亿人民币左右。到2021年,长荣的营收更是突破了1100亿,净利润折合人民币达595.9亿元。


背后的原因不难解释。疫情带来封控,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港口都先后出现停摆,加上不少港口的码头工人和卡车司机此起彼伏的罢工,海运运力在过去三年一直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但一柜难求的背后,影响更长远的问题也体现了出来。


陆斌和王璐都提到“需求下降”。陆斌受的影响更大,除开乌克兰市场的突发增长,对欧美当地的消费者而言,急救包算不上是生活必需品,当疫情、经济衰退等原因造成消费力下降,陆斌的急救包生意首当其冲。


陆斌的老客户也慢慢减少了订单,因为他们在国内也卖不出去,加上运费的暴涨,返单的意愿也就越来越低。


王璐所在的厦门港,出口的更多是鞋服等日用消费品,早两年还算稳定。特别是2021年底到2022年初,大家都在疯狂出货,王璐忙起来,中午经常要连续加班,甚至假期爬山,客户来了消息需要跟进,山上信号却差得要命,她也只能举着手机,四处找信号。


夜晚的厦门港,图源受访者


但后果就是,到了去年6月之后,订单量开始急速下降。


归根结底,是全球普遍通胀之下,各国消费者兜里都没钱了。“没钱就不会再去买圣诞制品,不可能再像之前,一年换一次,他不会在不需要的东西上花太多钱。”


行业的内卷也就此出现。每一个订单,都可能决定一个货代公司的生死存亡。王璐和同行们为了争取一个订单,互相杀价,“举个例子,原本5块钱成本的面包,行情好的时候卖10块、15块,但没有底线的时候,可以砍到半价,甚至倒贴给你。”


去年9月,公司里拉单子的同事每天都忙着找客户喝茶,争取订单。而客服部门的人则闲得发展起了小爱好,练练字画、做做小点心。


由于手上单量太少,王璐干脆10月份开始筹备起了自己的婚礼。


三、跨境的“地狱”


2021年4月,跨境电商行业发生了一场“地震”。


亚马逊头部大卖家帕拓逊旗下主品牌账号Mpow被封,600多个热卖商品被瞬间下架,外界猜测的原因之一,是给自己的店铺违规增加好评。


这是亚马逊上中国卖家一贯的操作——在产品包装里加入“好评返现”的小卡片,诱导用户在收货后给出五星好评,这直接影响商品的曝光与销售。更有甚者,还会主动刷单。


但这还只是开始。从4月底到9月短短数月,亚马逊平台上被封店的中国卖家超过5万家,损失超过千亿。被封了200多个账号、扣押资金达2亿人民币的深圳卖家田为,因此卖掉了自己名下在深圳的3套房子,总共价值两千多万。自2018年买下,他一次还没住过。


跨境电商行业似乎从天堂走向地狱。


黄晓丽对此并不觉得意外,因为亚马逊上中国卖家几乎是在“刀尖”上赚钱,而这把刀正是亚马逊的合规政策,除了刷单、违规好评,长期存在的问题是商标和专利侵权。她和梁天在同一家跨境电商公司工作,从事商标代理——这个岗位主要就是帮公司的产品做专利、商标申请,以及处理亚马逊平台上收到的侵权投诉。


她所在的公司,2020年只有50人左右,一年营收达上千万美元。那时的钱实在好赚,公司通常会跟踪亚马逊网站爆款商品,再通过专利分析避开专利点,稍微改动设计后就上架。黄晓丽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同事送给她一个“不值钱”的样品——普通的大号不锈钢杯子,她好奇点开亚马逊一查,价格是80美元。


钱好赚的背后,是侵权风险。她几乎每个月都能收到亚马逊发来的商品下架邮件和侵权投诉。“每天都要写反馈邮件,手都敲麻了”。公司的应对策略,是加快商品迭代速度。卖得一般的,几个月就下架;卖得好的,如果单月利润可以覆盖一半美国专利申请费(约1万美元),就去申请专利。


2020年,国外疫情肆虐,跨境电商行业成为金矿,大量资金涌入下,亚马逊头部卖家中,中国卖家就占到了42%。现如今,在平台监管、原料和运费涨价、需求下降的种种压力下,“一年买下深圳湾豪宅”的造富神话已经幻灭。


但这个行业从不缺入局碰运气的人。


贾辰玉去年从一家内容电商公司的直播运营岗离职,跳槽去了一家刚刚成立的跨境直播电商公司。这里主要面向的是东南亚、英国等地的用户,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带货。


刚来时,她对跨境电商直播并不太了解,也没有先例供借鉴,她只能自己上网查资料、问人。除了吃饭睡觉,她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


更麻烦的是时差。公司分了两个班次,一个是早上七点到下午五点,一个是下午两点到晚上十点。贾辰玉上早班较多,每天六点,她得从床上赶起来,坐最早一班地铁到公司。


 大促时贾辰玉凌晨四点就要上班,图源受访者


焦虑与疲倦如影随形,“2022年的每一天,我都在想要不要转行、跳槽,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因为工资,没别的。”


她和团队试过卖美妆、服饰,最后发现手表、无人机、耳机好卖。有时一个月能卖五六十万美元。对比之前做本土直播运营的工作,她的工资接近翻番。而现在入行的同事,工资已经与国内直播岗位相差无几。


 贾辰玉所在公司卖的3C产品,图源受访者


疫情已过三年,从外贸商到货代,从传统跨境电商到直播带货,都在等待一场复苏。


艰难的2022,陆斌卖给梅托夫的急救包,还是给了一个比欧美那些大单子更实惠的价格。他也知道,梅托夫的话可能是卖惨,只是为了讲价。


一过完春节,陆斌就忙了起来。早在春节前,他已经收到了一批订单,急忙从老家赶回义乌处理。


王璐则在期待着行情回暖。春节期间,国内旅游业的恢复也给到她一些信心。对于货代或是外贸行业来说,道理是一样的。


梁天的愿望更加简单,“2023年,不要比去年差就好了。”


为保护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蓝字计划(ID:NPO2020),作者:林石

 当前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