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的反舰巡航导弹先后经过四代发展。第一代是1960年代仿制苏联而形成的「上游」、「海鹰」系列反舰导弹,均为亚音速,射程为50至80公里。这是国产反舰导弹的起步阶段。从1970年代开始,「鹰击」横空出世,包括鹰击-8A、鹰击-81、鹰击-82等,射程已经达到120公里,构成了第二代反舰导弹。从1990年代到本世纪初,第三代反舰导弹鹰击-91、鹰击-83、鹰击-62等陆续研制成功,目前这3款反舰导弹仍是海军装备数量最多的反舰导弹。
第四代反舰导弹由鹰击-12、鹰击-18、鹰击-100等组成,标志着中国反舰导弹作战模式更为多元化、灵活化。鹰击-12最大优势在于速度与射程的完美结合,能够以4马赫速度实施射程400公里攻击。
鹰击-18射程为600公里,特点是采用了亚音速与超音速相结合的双速制突防模式。在巡航阶段先保持约为0.8马赫的亚音速超低空飞行,以保证射程,在进入末端攻击阶段后加速到3马赫的超音速状态,高速突防,掠海攻击。
鹰击-100是长剑-100巡航导弹的反舰版本,并非超音速导弹,最大特点是射程远,可达到800公里,对航母等大型水面目标发动超视距的远程打击,衔接鹰击-12、鹰击-18、鹰击-62与东风-21D之间的空档地带。
评论列表 (1条)
2022-09-11 00:17:13
文笔特别柔软